站点介绍
在老特拉福德球场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,曼联球迷的沉默比任何嘘声都更加震耳欲聋,0-1不敌南安普顿,不仅意味着曼联本赛季最后一个杯赛希望的破灭,更标志着这支英格兰足坛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,自1988/89赛季以来,第二次遭遇“赛季四大皆空”且无缘任何欧洲赛事的尴尬境地,35年,一个足以让婴儿步入中年的时间跨度,曼联却仿佛陷入了一个循环的噩梦,The Athletic(TA)近日发布长篇分析,从管理层、教练、球员、伤病、文化等多个维度,深度剖析了这个堪称灾难的赛季。
赛季伊始,曼联并非没有希望,夏季转会窗引进了芒特、奥纳纳、霍伊伦等多名强援,腾哈格在处子赛季拿下联赛杯并取得欧冠资格后,被寄予厚望,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。
赛季开局便步履蹒跚,中场控制力下降,防守漏洞百出,欧冠小组赛更是跌入“死亡之组”,最终垫底出局,甚至未能获得欧联杯的附加赛资格,国内赛场,联赛杯早早出局,足总杯虽一路杀入决赛,却再次倒在同城死敌曼城脚下,英超联赛中,球队状态起伏如同过山车,既能爆冷击败利物浦,也能在弱旅身上耻辱性输球,曼联以英超第八名——队史英超时代最差排名——结束了这个赛季,彻底与下赛季的欧战说再见。
TA的报道尖锐地指出,所有问题的根源始于俱乐部顶层的混乱,自格雷泽家族宣布寻求战略投资以来,俱乐部长期处于所有权不确定的状态,这直接导致了转会策略的短视与混乱。
滕哈格希望打造一支高压、控球、充满活力的球队,但俱乐部为他签下的球员却往往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,天价引进的芒特在整个赛季的大部分时间里因伤高挂免战牌,即便出场也未能找到在切尔西时的状态;奥纳纳在欧冠中的一系列致命失误,让球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;而年轻中锋霍伊伦则陷入了长期的进球荒,暴露了球队进攻体系的孱弱,TA认为,曼联的引援缺乏统一的足球哲学指导,更像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的拼凑,而非一套长期建队计划。
主帅滕哈格无疑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TA分析认为,他在战术上遭遇了严峻挑战,为了弥补后防线的脆弱和中场控制力的不足,滕哈格的战术变得愈发保守,经常放弃高位逼抢,转而采用深度防守,这不仅与他的足球哲学相悖,也让球队在场上显得犹豫、被动,缺乏明确的身份认同。
更衣室的管理也亮起红灯,拉什福德的状态相比上赛季断崖式下滑,桑乔与主帅公开决裂并被外租,一些球员对训练强度和战术安排感到困惑,TA透露,球队内部的精神属性备受质疑,在逆境中缺乏能够挺身而出、统一队伍的领袖球员,这种凝聚力的缺失,在球场上的表现就是一旦先丢球,球队往往兵败如山倒。
整个赛季,曼联的医疗室人满为患,利桑德罗-马丁内斯、卢克-肖、瓦拉内、卡塞米罗等核心球员长期伤缺,球队一度有超过十名一线队球员无法出战,TA承认,这确实是球队表现不佳的一个客观因素,它打乱了滕哈格所有的战术部署,迫使球队不得不频繁调整阵容。
TA也发出灵魂拷问:伤病是唯一的原因吗?同样遭遇伤病困扰的球队并非只有曼联一家,但为何其影响在曼联身上被放大到如此地步?这背后是否暴露了球队阵容深度不足、球员身体素质训练或恢复方案存在问题?将一切归咎于伤病,更像是一块掩盖了更深层次问题的“遮羞布”。
TA的分析最终指向了俱乐部文化层面的沉疴宿疾,老特拉福德曾经是令对手闻风丧胆的“梦剧场”,但如今,它失去了那份魔幻色彩,球队在场上的表现缺乏激情、血性和求胜的欲望,这与弗格森时代的那支曼联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一种失败的文化似乎正在蔓延:高薪低能的球员、动荡的管理层、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球迷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,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泥潭,TA认为,曼联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新援或换一个教练,而是一场从文化基因开始的、彻彻底底的重建。
随着英力士集团入主俱乐部并接管足球业务,一场变革似乎即将到来,新的体育总监和技术总监将着手改变引援策略,清理冗员、重塑阵容将是今夏的重中之重,但对于滕哈格而言,他的未来尚不确定,新管理层需要评估他是否是带领球队走向复兴的合适人选。
这个35年一遇的噩梦赛季,应该成为一记敲醒所有人的警钟,曼联的衰落非一日之寒,其复兴也绝非一日之功,从巅峰跌落谷底的过程是痛苦的,但唯有正视所有残酷的现实,刮骨疗毒,才有希望让红魔找回失去的荣耀,前方的路布满荆棘,曼联的复兴之路,才刚刚开始。
评论列表 (0条)